「以圖說事」周永傑
秋雨連綿,又是紐西蘭野菌漫生茁壯的季節。
我除在2023年4月的秋之旅期間,帶領拍友進入南島麥菲信湖所在的溫帶雨林,尋覓比較鮮見但相當嚇人的螢光「紫藍瘦菰」(霍士粉褶菌 Entoloma hochstetteri ),讓隨行者觀賞拍攝;回到家裡,園中草坡以至好些盆栽土上,都生出許多不同形態及顏色的野菌,其中有我首次發現且今期專文介紹的「布雷白環蘑」。
一如既往及平時,我發現不熟悉的菰菌,都先拍圖,利用手機的辨識軟件,以圖文作初步認鑑。而經多次試查和核圖,都指出那是蘑茹屬菌類,再以其拉丁學名 Agaricaceae 在網上作中英文搜尋,得出相關資訊多於牛毛,如「白鬼傘」、「冠環柄菰」、「高腳環柄菰」⋯等。繼而逐一排查篩選,始從環柄菇屬中進幾步,多番以圖文核對,這才弄清楚,那是環柄茄科中的「布雷白環蘑」。
「白環蘑屬」,拉丁學名 Leucoagaricus 。單在台灣,就有5屬38種。而在溫帶的紐西蘭,亦十分普遍。而這次長在我那「金枝玉葉」(馬齒莧樹)盆栽上的一叢5-6個的「布雷白環蘑」(拉丁學名 Leucoagaricus bresadolae ,屬於中型軟菰,株體高約成人手掌心一半。
就如網上一些資訊所指,我家的「布雷白環蘑」,最特別是初生蕈時,很像支小麥克風 (Mini Microphone) ,或有些似小軟花糖,之後長大,便逐漸平展成傘狀,十分可愛。至於更驚人,尤令正好客居舍下的老同學印象難忘,是他們的生長速度奇快。這也是我為何一發現後,馬上用這次其中一拍友留下送贈的三腳架,裝牢沉重的大拍機微距拍攝良久,以免錯失傘型鐘狀的美態。
需要強調的,是「布雷白環蘑」看似顏色淡素,只菰頂有些淺楬色突紋,沒有艷麗嚇人的色彩,但也是一種具有毒性的野菰。雖不見得不可觸摸,惟我向來力免碰及,即使打燈微距近攝時,也格外小心。而同科的「綠褶菰」,早是出名的毒菰了。
附上分別用相機及手機拍攝的「布雷白環蘑」兩天內的不同變化,美麗有趣。